国度连接与未来中国教会的三件大事(三)

Post date: Dec 10, 2015 5:05:45 AM

三、有关国度连接的参考资料

1 第三届国际洛桑大会有关对圣灵工作的重新反思和神学论述(摘要)

2013年在韩国举行的“亚洲教会领袖论坛”是继第三届国际洛桑大会之后的亚洲峰会。在这次亚洲的峰会上,有几位重要的洛桑大会亚洲区元老和神学家发言,从根本上肯定了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及华人牧者团契在过去十五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圣经、圣灵、圣徒(圣传)的三源合流模式。华人牧者团契近十位主要理事会成员均参加了这次的论坛。其中特别感恩的是,大会在神学研讨和分享中作出了以下有关圣灵的论证和发表:

“洛桑大会申明,如果我们要成为耶稣基督福音使命的忠实见证人,则我们所传扬的福音必须是全人和全方位的,即必须不仅仅是靠话语,而且也必须靠着带有大能作为的见证…”

“因此,洛桑大会承认,我们的福音事工的确常常是彰显出许多伟大的神迹奇事的。在这样的见证面前信徒将从魔鬼的权势中被释放出来,从各种的罪恶、惧怕、庸俗、黑暗、和死亡中被释放出来。今天,我们并没有任何的权力来限制这位活的创造主来施展和彰显祂的大能 ”

2 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正式接受“三源合流”作为事工核心理念的决议

2014年2月,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在温哥华举行了理事会。在理事会上,因着徐志秋牧师交通和分享的有关“圣传”的观念,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将圣经、圣灵、圣徒的三源合流理念,调整为圣经、圣灵、圣传的组织和发展理念。


3 徐志秋牧师关于“圣传”的论文(摘要)

以下是徐志秋牧师关于“圣传”的论文摘要。其首先是在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的理事会上提出。之后在“举目”杂志上发表。

圣传的定义。圣传(magisterium) 肇端与教会历史初期,绵延日久,至今不绝。圣传是一个宏大而悠久的概念,对于圣传的探讨、视角和态度,对于当代中国教会将产生持续而深远的意义。宗教改革以降,新教世界很少提及圣传,这一疏远的态度源于宗教改革时期对于天主教的反感与批判,不幸的是,圣传作为一个概念与实践,和天主教捆绑在一起,成为新教学者不太愿意提及、新教信徒比较陌生的一个观念。但是,基于本人对当代中国教会(尤其是家庭教会)的解读,引入圣传观念,将有助于福音派教会奠定大公信仰基础,在正统信仰的传承方面回溯、连通使徒和教父传统,在正统信仰的基础上达成国度性的合一,并在承袭大公传承的基础上为圣传开拓新的疆域。

… …

圣传作为教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权威源泉,与改教者提出的五大唯独略有差别。 “五大唯独”是改教者举起的大旗,在改教过程中起了纲领性作用,功不可没,模塑定位了近现代福音派教会传统,并在当代教会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追问一个问题:在圣经新约正典形成之前,新约教会已经经历了三、四个世纪 ,在新约正典成型之前的初代教会,那时的信徒服膺何种权威?到底是什么样的权威判定哪个文本该列入正典,哪个文本不具有正典权威?也就是说,在新约圣经形成之前,还有一个权威的源泉,从那个源泉厘定圣经的文本,并衍生出圣经正典权威。这个权威源泉就是所谓的“圣传”。对于今天的中国教会,有三个权威源泉彼此相助、共生共存:圣灵、圣经、圣传。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圣传”。

圣传的特性。圣传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实体传承。这里的实体指的是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以实体存在作为真理的承载,如一条生命之河,一脉相承、流传不息。这条实体生命之河,肇端与基督的道成肉身。按照约翰一书4:1-3的判断标准,凡是忽略、否认基督道成肉身的历史性、实体性,这类信仰就不是从神而来的。同理,否定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认为自己可以超然脱俗于教会之上或之外的,这样的信仰形态空洞而危险。反之,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会作为基督在历史中的实体存在,是鉴别诸灵的试金石。换言之,教会作为一种实体传承,拥有判断正统与异端的权柄与能力。


教会作为实体的传承,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度传承的时间都要绵长。自从主耶稣复活升天、五旬节圣灵浇灌降临,教会在历史中的实体传承,从来没有间断过。使徒信经中提及的圣徒相通,不仅有横向断面同时代圣徒的相通,其实也包括历史纵深的历代信徒之间的彼此相通。这种相通是圣传有效性的教义基础。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有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肉身,有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幼年的经历、以及人生不同阶段所作的决定,对于现今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同样,教会作为在历史中不断传承的基督的身体,在初代教会、教父时期、甚至中世纪所作的决定、所形成的传统,多对现在的身体有着实质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圣传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它的实践应用属性。圣传的形成,并非学者、思想家在书斋象牙塔中凭空想象的创作结果,圣传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或者是由于教会内部在重大问题上面临分歧,或者教会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必须作出相对统一的回应,从而召开大公会议,形成特定的教义表述,作为教会整体对于外部挑战的回应或内部分歧的整合。简言之,圣传的实践应用属性是教会作为生命有机体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问题所作的回应、调整或决断。初代教会对于基督神性之争议所作之圣传决定,所形成之文本就是尼西亚信经;对于基督神人二性的圣传决定,就是迦克顿信经;而对于三位一体之经典表述,则在亚纳他修信经中可以找到。


对于圣传稍作进一步的区分,即可分为圣徒圣传和教义圣传。圣徒圣传是每一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圣徒集合体,通常表现为大公会议,以圣徒共通的良心印证圣灵的光照。圣徒圣传必须具有代表性,在初代教会和教父时期,大公会议大都由各地区实际主持教务及牧养的主教所组成,这些主教们往往本身就是神学家,同时也有各神学流派的代表参与或列席,并通常有君王或世俗政权的代表列席参加。圣徒圣传好比教会这个生命有机体的决策机制,是在圣灵引导光照下的集体思考、决策过程,是圣传权威的灵动泉源。教义圣传指的是圣徒圣传思考、决断之后所形成的教义传统,历代公认的教义圣传主要包括基督论、三一论、圣经新约正典等。


… …

重提圣传对于当代中国教会的意义。重提圣传观念,对于今天的中国教会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 … 教义圣传可以帮助当代教会传承大公教会的信仰,从而维护信仰内容的正统性,确保中国教会建立在稳固的使徒根基之上。最典型的大公教会教义圣传通常指初代教会的四大信经 – 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顿信经和阿纳他修信经。这四大信经奠定了大公教会在上帝论、基督论、圣灵论、三一神论、教会论等方面的圣传核心。

… … 福音派教会在普世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圣传。比较典型的福音派大公信仰在洛桑信约及其后续文本中得到相对完整的表述。第三次洛桑会议于2010年10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198个国家的4000名代表参加,会议通过《开普敦承诺》,重点表述了福音派教会对于灵恩问题的立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家庭教会的代表没能参加第二及第三次洛桑会议。洛桑组织者为此专门于2013年6月在韩国首尔举行“亚洲教会领导力论坛”,海内外近300名代表参与,其中大陆家庭教会的代表约占三分之一。大多数与会者都签署了《开普敦承诺》,标志着中国家庭教会对当代福音派大公信仰的接纳与传承。

… … 福音派教会虽然无法生硬传承天主教的圣徒圣传,但是仍然可以借鉴天主教的模式,在本传统内部形成相对的圣徒圣传。因为圣传本来就注重实践应用,教会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千差万别,按照辅助性决策原则(Subsidiarity),应当由那些置身处境中的群体决定与他们切实相关的事务,圣徒圣传应当从原来单一结构逐渐演化为复合结构。只要秉承使徒时代及初代教父时期的教义圣传,如火种般四散的圣徒圣传并不会直接导致异端的滋生。这是改教者的思路,宗教改革以后的教会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中国教会在持守圣经教导,接受初代教会及教父时代教义圣传的基础上,可以仿效今天的天主教会,招聚各地区代表同工,回应外部环境的挑战、整合内部信仰分歧,求同存异,形成自己的圣传系统。

… …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教会目前尚未形成圣传正统,因为还没有一个公会式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圣徒群体为整个中国教会思考、决断,整合内部信仰,回应外部挑战。迄今为止,可能演化为圣传体系的萌芽群体大致有三类:其一是原先农村家庭教会的五大团队,其领袖们聚在一起祷告、议事,形成的决议可以代表为数众多的中国信众。赵天恩牧师生前做过这方面的努力,试图以《家庭教会信仰告白》整合农村家庭教会。五大团队目前面临城镇化、民工潮等方面的挑战。他们回应时代变迁的经验,将成为中国教会信仰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是新兴城市家庭教会的牧者,他们有时会聚在一起联祷。在瞬息万变的中国,这些城市牧者群在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现实挑战方面,身居一线,具有相当的代表意义。其三是海外牧者联合国内牧者,组成国际性的牧者群体,比如过去四年在香港举行教会同工培训会,有华人牧者团契牵头,参与培训的有各地来自农村和城市的众多家庭教会,这个群体在组织者和参与者方面都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华人牧者团契超越国界、超越城乡差别的属性,再加上培训内容专注当代本土教会的实践议题,使其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教会圣徒圣传最具潜力的代表群体。

总而言之,圣传这一观念,如果运用得当,对于今天中国教会传承大公教义、整合内部信仰、回应外部挑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王志勇牧师关于“三源合流”的来信鼓励

2014年8月,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及华人牧者团契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摩斯,号称“北美海拔最高的华人教会”,举行了“灵性、悟性、品性的华人信仰论坛”。在论坛中,我也提交和分享了国度连接的教会牧养及建造观念,其中特别分享了圣经、圣灵、圣传的“三源合流”观念。在回应的时候,华人教会著名的改革宗旗帜性人物王志勇牧师作了感人的回应短讲,高度赞赏了北美教会大陆事工使团及华人牧者团契在过去的年间一直在摸索走的属灵承传的结合路线。之后,他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又给参加论坛的所有讲员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短信。这封不短的短信对我本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没有意料到的极大鼓励!现将其短信全文附在以下,作为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和参考。

圣经、圣灵、圣徒与圣传

-写给2014年华人知识分子信仰论坛参与者的一封信(摘要)

各位尊敬的牧长、主内亲爱的弟兄姊妹:

我正在丹弗机场候机,特别把自己今天在路途上写下的灵修日记分享给大家,算是我们在主内的交通,也是对这次聚集的反思和感恩。感谢弟兄姊妹的祷告、策划和组织,感谢上帝使弱仆能够参加这次的聚集,很有学习和得着!

昨天参观此地的原子弹试验博物馆。此处是二战时期美国曼哈顿项目所特别建造的国家实验室,专门研究原子弹的制作。原子弹将原子内部的大能激发出来,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原子时代,原子弹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格局!

当初那些从事原子弹研究的人,他们从世界各地赶赴Los Alamos,从此隐姓埋名,就在中茫茫大山之中默默地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作,直到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然后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从根本上打到了日本鬼子继续作战的勇气,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吩咐,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原子弹以战止战,从此之后在原子弹的威胁之下,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没有继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冲突。今日教会中有“曼哈顿项目”这样的国度性的工程吗?今日教会中有没有人愿意为了国度的事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甘心乐意地在孤独中研习上帝的真理?

那些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他们所发挥的既有炽热的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也有谦卑合作的团队作战的精神。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完成这样空前巨大的项目!我们基督徒当先求上帝的国度和公义!我们有这样的为上帝的国度大发热心的情怀吗?我们有团队作战的谦卑精神吗?

… …

参观Los Alamos原子弹制造博物馆,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也深深地使我进一步地思考圣经中所启示的福音的精义和个人的使命。雅和博经学所提倡的“圣学为体,世学为用;仁教心学,法治德政”,岂不是神学与宣教上的原子弹吗?“圣学为体,世学为用”解决了中西文化会通上方法论的问题,而“仁教心学,法治德政”则解决了中西文化会通内容上的融贯。愿主感动更多的人来理解、使用这一神学模式!

听祝健牧师和李晖弟兄分享“国度的连接”,心中大有感动!我们华人基督徒现在所缺乏的就是这种国度的连接和恩赐的配搭!陈卧绿师母谈及“内在生命”,正好触及我最近在灵修神学上的研习。没有个人的深刻的内在生命的 操练,我们的侍奉都是草木禾秸的工程,没有长存的价值!“内在生命”与“国度侍奉”二者的相连,乃是今日华人教会大突破、大爆炸的引火装置!

大陆事工使团所提倡的“三源合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圣经、圣灵与圣徒这三大侧重和连结,再加上志秋牧师所强调的“圣传”,为国度事工的连结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和模式。我个人深信,雅和博经学所提倡的圣约经学世界观能够为使团在神学上提供具体的原则和核心的内容。求主怜悯使用!

国度的连结需要圣灵亲自连结我们,“心有圣灵一点通”!教义不能连接我们,宗派不能连接我们,唯独圣灵能够联结我们!!正如《使徒信经》所告白的那样:“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只有圣灵内住和充满为我们所提供的这种内在生命的连结,才能使我们发自内心地有国度性的侍奉的连结。

雅和博经学所提倡的改革宗神学,并不是闭关自守、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的神学,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公神学”(Catholic Reformed)、“圣灵神学”(Charismatic Reformed)和“福音派神学”(Evangelical Reformed)。我深信,这种注重教会的大公性、注重圣灵的工作、注重传福音的改革宗乃是改革宗的正传,也是宗教改革的正传,当然也是圣经真理的正传。

愿圣父上帝长阔高深的大爱激励我们,愿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洁净我们的罪恶,愿圣灵大能的保守、医治、更新和装备与我们同在!阿们!阿们!

弱仆:王志勇牧师

二零一四年八月九日上午于美国丹弗机场